澳門初創團隊砥礪成長

在今年澳中致遠創新創業大賽中勝出、獲推送至葡萄牙參加“復星Protechting全球青年創新創業大賽”的“幹細胞常溫運輸系統”、“對向臨床和研究市場的新一代蛋白質分子檢測產品和服務”兩團隊,當地時間七、八日在里斯本參與全球總決賽。身處葡萄牙的“創孵獨角獸葡國篇”團員到場打氣,共同見證賽果。

復星Protechting全球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現場

上述分別由澳大教授徐仁和、潘全威帶領的兩項目今年六月首赴里斯本參加孵化訓練營。經過一番較量,他們作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中唯二的團隊,與10隊來自世界各地的勁旅進入11月7日的準決賽。雖然兩隊以輕微差異未能突圍進入最後六強,但他們均表示沒有遺憾,坦言一路走來收獲的經驗更勝一切,尤其提升了項目匯報技巧,增加項目在商業化場景應用的可行性,為未來的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。

總結參賽經驗,“幹細胞常溫運輸系統”成員李恩琴認為,澳大創新中心近月為部分潛力項目提供創業資本,並允許團隊使用實驗室設備,降低其研究成本。惟受限於大學公共資源的運用限制,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項目成果轉化,較諸其他迅速擴充規模、重新包裝的項目略顯落後。

李恩琴

生物科技的准入門檻高、專利多、投入期長,她認為,政府有必要成立投資基金,支持具潛力項目產學研轉化。另外,鑑於大學教職人員不許兼任其他有償工作,以致研究團隊核心人員在公司內僅能擔任董事,無法進行行政決策。她提及,曾遇有意合作的投資人冀合組公司,但一旦團隊不能在其中擔任行政職務,決策權易落他人手中,核心技術得不到保障。因此她希望當局賦予大學相應自由度,支持本地科研產學研發展。

潘全威

研究“新一代蛋白質分子檢測產品和服務”的潘全威教授表示,是次大賽讓他們在邁向市場化上受益匪淺,令他思考項目與市場需求的關係、如何打破現有的市場慣性等。他確信項目的技術突破,對推動大健康領域改革指日可待,短期首先從藥物的臨床質量檢測入手。項目已與香港生物醫藥產品公司達成合作關係,試劑盒已面世,爭取2019年投入量產。

潘全威

他感謝澳中致遠及澳大創新中心的支持,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促其成長及發展。長遠而言,終盼產品有一日能實現“澳門製造”,惟在實驗儀器和生產環境上已受空間不足困擾。“教育機構與市場企業的定位始終不同,科研產業化涉及商業運作,並非僅靠大學公共資源能完成,投入市場必要有市場導向的硬設備。”期望澳門能繼續推動科研發展,創設科學園實驗室,支持澳門成為新的創新基地。

 

相關文章

創孵中心入校宣傳創業知識
2018-12-13
【宣傳片】創業之路,由這裡開始
2018-12-06